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认知科学与哲学”荣誉辅修学位项目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暨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平台
 
一、项目简介

“认知科学与哲学”荣誉辅修学位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与哲学院共同打造。项目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研究平台,聚焦哲学与认知科学、民族心理、社会认知与中西比较的跨学科研究,融合哲学、心理学两大学科,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跨学科学术平台,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加强跨学科训练,为未来作为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奠定良好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
 
二、课程设置

本项目包括基础课程、研究型课程与能力拓展课程三大模块,共6门课程。在课堂上,你将有机会聆听心理学、脑科学、人工智能、哲学等领域大师们的前沿讲座;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小伙伴们思想激荡;还有机会设计并进行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学生可在两个学年内修读完毕所有课程。
 
编号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基础课程 心灵哲学 2      
2 心理学导论 2      
3 研究型课程 认知与脑 2      
4 心理学研究方法 3      
5 能力拓展课程 语言、认知与文化 2      
6 认知科学与哲学通识课堂 2      
 
三、课程内容

1. 心灵哲学 心灵的标志是什么?人的心灵、意识、自由意志的本质究竟如何?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事件与物理活动、物理过程和物理事件的关系如何?心灵-大脑-计算机的关系如何?心灵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如何?心灵-身体-世界的关系如何?当今科学,特别是大脑科学、心理学、哲学、生物学以及人工智如何说明意识和心理因果性问题?通过分析各种哲学立场的论证线索、剖析各种思想实验(中文屋、孪地球、黑白玛丽、缸中之脑……)的内涵,澄清对于心灵本质的理解。

2.  心理学导论 主要涉及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发展和更迭,当前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心理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本特点,以及言语的发展特点;人从出生开始到走向生命的尾声的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其发展特点;人的个性结构及其表现;人的社会化表现,以及人际交往过程、团体行为;个体心理障碍的表现类型,神经病与精神病的区别等;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技术简介;心理学在学习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指导、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运用。

3.  认知与脑 大脑是如何产生心智的?它是如何认识和感知外内部和外部世界的?这一直是最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之一。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对人类心智本源的探索,为理解人类自身行为、社会和文化运行规律提供了生物学视角;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来说,它既受到信息科学的影响,又为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旨在对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前沿,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认知的脑机制及其研究进展。课程将对心智的产生,其生物学基础,或者说脑的认知功能神经机制,及脑与认知科学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热点研究领域进行综述介绍。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互动为主。

4.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科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系本科学科基础课之一,它在顺应学术发展,形成学习者合理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研究方法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较深入地了解心理科学研究过程,理解心理学研究科学性的基本思想,掌握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清楚衡量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标。这门课在促进学习者养成科研意识和科学态度,切实掌握心理科学研究的常用基本方法和技术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能形成和增进学习者的心理科学研究素质与能力。

5.  语言、认知与文化 第二代认知科学认为,人类心智扎根于身体结构以及身体与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认知不仅是隐喻的、具身的,也是文化的,认知发生在一定文化情境中,一定的情绪情景中,一定的身体状态中。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文化、情绪、认知概论;(2)语言与认知;(3)隐喻与具身;(4)情绪与语言文化;(5)可重复性危机。

5.  认知科学与哲学通识讲堂 认知科学是包括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脑科学、人工智能、人类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群,是21世纪研究人类心智和智能本质的最前沿的科学领域。通识讲堂将邀请在心理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与伦理学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国内外著名学者(包括科学院院士),进行某一领域的专题演讲,并与学生展开充分互动。课程采用类似TED演讲的形式,每周开展一次跨学科讲座,邀请在交叉领域工作的专家学者,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可视化的动态演示,对一些专题做通俗演讲。
 
四、任课教师

首席教授为张积家、刘晓力;骨干教师为胡平、陈立鹏、温晓通、刘畅。
 
五、其它问题

看了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已经动心了呢?小编整理了同学门的常见问题,并一一解答:
 
Q1:谁可以参加荣誉课程辅修项目?有哪些“门槛”?

本项目的一大亮点是具有“跨学科”的特色,无论你的主修专业是文科、社科还是理工科,都欢迎参加。修读全部6门课程需要两年的时间,建议感兴趣的同学从大一或大二年级开始选课。
 
Q2:参加荣誉辅修学位项目的学生如何选课?

本科生荣誉辅修项目立项后开设课程纳入每学期常规课程安排管理,统一执行排课、选课、期末考试等教学运行环节相关规定。参加荣誉课程辅修学位项目的学生只须按照项目要求在选课系统中选修项目规定的课程,并按要求完成课程。
 
 

Q3:所得学分能否替代现行主修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部分学分?

学生在荣誉课程辅修学位项目中所完成的课程学分可替代主修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和发展指导类课程的学分,最多可替代10学分。
 
Q4:选修完成荣誉辅修学位项目后,是否能够获得相关学科的辅修学位?

荣誉辅修学位是学校自主颁发的学习项目的荣誉性证明,不标注学科门类,只标注项目名称荣誉学位,非国家学位主管部门授权颁发的正式学位。

附1: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荣誉辅修学位项目简介

附2: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荣誉辅修学位项目实施办法 (试行)
 

编辑:Chao